ir a principal
|
Ir a lateral
Home
Posts RSS
Comments RSS
Edit
批判式閱讀的訓練
人文科學(包括美術史)研究的重要過程就是大量的文獻閱讀。閱讀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做筆記。傳統學術研究的學習裡,關於如何做筆記其實還有許多值得學習的技巧和要領。不過因為電子數位科技的發達,傳統手寫的筆記已經逐漸被影印、掃描甚至文字檔案之間的剪剪貼貼所取代了。然而傳統筆記在文句抄寫的過程中,邊看、邊唸、邊寫(有時候可能也邊想),書本的思想在不知不覺當中也在我們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的好處都不是影印、掃描和電腦文書處理的剪貼所能提供的。我從大學時期開始便大量閱讀課外書籍,畢業後更在每次閱讀的同時勤奮抄寫筆記和閱讀感想,在一九七○年代留下了好幾本這樣的筆記本。
一九八○年代中到美國進修研究之後,我仍然大量閱讀和作筆記,也留下了厚厚的好幾個三孔文件夾的筆記。
十年後我從美國回來台灣教書,為了準備功課仍然繼續大量閱讀。但是我現在閱讀的時候就不再做筆記了,而是在書本上直接做「眉批」,有時候寫的密密麻麻。
不論是「作筆記」或者「寫眉批」都是所謂「批判式閱讀」的重要訓練。上課時研究生對於我書本上的眉批都很有興趣,可惜因為我在看書的時候一向都會有很多意見,所以都是以「奮筆急書」的方式記下來的,字跡非常潦草。可是我答應我的學生總有一天我一定會把這些筆記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的。其實,我希望所有有志從事學術研究的人,都能養成隨時作筆記或寫眉批的習慣。看書當然是邊看邊記了,即使聽老師講課、聽人家演講也要訓練出隨時記下要點和(更重要的)記下自己的評語。這樣的訓練做得紮實了,就不會每次只要輪到要寫作所謂的「論文」就變成整篇鸚鵡學語、人云亦云的文抄公式的「讀書報告」了,完全沒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批判式閱讀可以從小就開始訓練,我常跟學生說:「小學生小批判,中學生中批判,大學生大批判,而研究生我們就要求會做紮紮實實的研究批判了」。
1 則留言:
青鳥之音
提到...
傳統對閱讀有泛覽與精讀之別,「批判式閱讀」就是一種精讀!
一陣子沒來,沒想到就出了好幾篇佳構,可以享受一段時日了(因為都是趁餘暇或縫隙時來瀏覽),譬如說現在,得回到工作上了。
2009年9月10日 下午3:00:00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Search
RSS
發表文章
Atom
發表文章
留言
Atom
留言
About Me
Tosi Lee 李長俊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Calendar
Blog Counter
Blog Archive
Blog Archive
12月 2010 (4)
10月 2010 (17)
9月 2010 (5)
12月 2009 (1)
11月 2009 (2)
7月 2009 (1)
3月 2009 (1)
2月 2009 (3)
1月 2009 (3)
12月 2008 (4)
8月 2008 (6)
7月 2008 (10)
6月 2008 (5)
4月 2008 (10)
3月 2008 (15)
2月 2008 (26)
1月 2008 (24)
12月 2007 (3)
11月 2007 (3)
Labels
生活有感
(18)
回憶有情
(11)
稍微長篇的了
(4)
資料有全
(5)
論述有集
(46)
讀書有得
(53)
Recent Posts
載入中…
Comments
載入中…
Followers
Friend Connect
1 則留言:
傳統對閱讀有泛覽與精讀之別,「批判式閱讀」就是一種精讀!
一陣子沒來,沒想到就出了好幾篇佳構,可以享受一段時日了(因為都是趁餘暇或縫隙時來瀏覽),譬如說現在,得回到工作上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