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翻譯

目前中文美術史譯名之所以顯得錯誤和混亂,基本上是翻譯的態度不夠認真和能力不足的關係。無可諱言的,坊間很多翻譯書本,包括「美術詞典」在內,人名的翻譯,幾乎到了「任意」的地步,例如﹕很多人把英國畫家Turner翻成「泰納」,我們不知道tai的發音是從哪裡來的。比較接近原文發音,應該翻成「特納」。此外也有美術字典跋野獸派畫家Derain翻成「德安」,將Der和ain不恰當地分割了。其實應該是De和rain分開,唸成「德杭」或「德漢」比較接近。其他實例,不一而足。此外近年以來,從國外學成歸國的留學生日漸增多,他們在上課時,幾乎都把他們自己留學國的發音作為標準。這在老師而言,雖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卻對學生的學習造成極大的困擾和疑惑。同樣的一個藝術家,留美的老師這樣唸,另外一個留法或留德的老師那樣唸,讓學生不知如何是好。我曾經聽過一個人,把Rembrandt(一般譯為「林布蘭」並沒有明顯的錯誤)唸成「洪不弘」,猜想應該是根據法國的發音,問題是你現在又不是在法國幹嘛用法語發音?
談到目前國內的外國人名用「法語」發音來翻譯似乎蠻吃香的,其實流行與否並不是重點,重要的是要正確,例如我就曾經聽過有人把鼓吹接受理論的姚斯(Hans Yauss)叫成「若斯」這當然是錯誤的了,正如同把心理學家雍格(Carl Jung)翻譯成榮格也是不對的。
我們建議,大家盡量將所有藝術家的名字,按照個別藝術家「母國」的語言,原來的發音來唸,亦即﹕法國人用法語發音,如Poussin唸「樸桑」;意大利人用意大利語發音,如Tiziano唸「提齊阿諾」(一般翻譯為「提香」是受到英文Titian的影響);德國人用德語發音,如Kirchner唸「克爾希納」勉強接近(一般翻譯為「基路飛那」,是受到不準的日本發音影響)。如果真正無法做到,至少按照正確的羅馬拼音來唸。其實,例如Caesar一字,我們過去一向翻譯成「凱撒」其實就是根據希臘人的發音,這是正確的,如果按照英語發音,就會譯成「西惹」了。同理,Jesus一字也是根據羅馬拼音而翻成「耶穌」,如果按照英語發音,就會譯成「基瑟斯」了。此外關於「名詞形容詞化」的翻譯,也有很多混亂和錯誤的現象,例如目前的美術史書籍,大多把Minoan Arts翻成「米諾安美術」,其實並不正確。在英文裡,形容詞Minoan是由名詞Minos變化而來的,意思是「米諾斯的…」。這是由於美術史家通常把古代克里特(Crete)島的美術,隨著它古代的國王米諾斯(Minos)來稱呼。因此, 英文Minoan Arts應該翻譯成「米諾斯美術」才對。同樣地,有很多人都把英文Pre- Columbian Art翻譯成「前哥倫比亞藝術」,好像哥倫比亞這個國家有兩個一樣,正如中國有西漢、東漢(又稱前漢、後漢)一樣,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形容詞Columbian其實是由名詞Columbus變化而來。因此它並不是指一個國家或朝代,而是指「與航海家哥倫布有關的事情」,故Pre-Columbian應指,航海家哥倫布(Columbus)發現美洲的航線以前的這段時間。因此,美術史裡面所指的Pre-Columbian Art一詞,正確的理解是「在歐洲人到美洲來以前,美洲當地原住民的文化和藝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