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國內的美術史介紹,一向都把"Post-impressionism"這個名詞翻譯為「後期印象派」,這其實是個「誤譯」!雖然後來也有人發現不妥,而建議將它改譯為「後印象派」,其實這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而已。嚴格地說,"Post-impressionism"的文字結構告訴我們它指的是「印象派(以)後」。為了更進一步了解這個詞的含義,必須先知道它的歷史淵源。
原來這個詞是英國評論家弗萊(Roger Fry )於一九一○到一一年所辦的一個大型展覽的標題,展出內容為自一八八○到一九一○約三十年間,歐洲畫壇重要畫家,包括塞尚、梵谷(Van Gogh)、高庚(Gauguin)、馬諦斯、畢卡索等人在內的作品。這時,不但所有這些畫家的作品都不具備印象派的畫風,甚至還包括了表現主義、象徵派、野獸派和立體派等更新的畫風。換言之,這時的畫壇已經不是印象派為主流或一派獨大了。
那時候,馬諦斯和畢卡索都剛剛成名不久,一方面,所謂的野獸派根本就不是一個派,沒有明確的思想觀念和一致的表現技法;畢卡索的所謂的立體派風格雖然已經相當成熟了,但是立體派真正成為一個現代美術運動,卻是一九一二年以後的事了。總之弗萊之畫展的用意,在於展現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可是一時無以名之,只好取了一個十分籠統的名子,稱為「印象派(之)後」。而此時塞尚、高庚、梵谷等人的歷史地位已經穩固,因此又稱他們三人為「印象派後三巨頭」,絕對不是過去國內的介紹的「後期印象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